熔模铸件使用熔模铸造的方式锻造出来的,用熔模材料,通常为低熔点的材料如蜡料制成熔模样件并组成模组,然后在模组表面上耐火材料,待干燥固化后,将模组加热熔出模料形成中空型壳,经高温烧结后浇注金属液体,清理后得到铸件。那么在浇注过程中,熔模铸件的浇注方式有哪些呢?下面尼森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 顶注式浇注
金属液流经横浇道从内浇道进入到型腔中,受重力作用,流体从内浇口处沿壁进入型腔,随着浇注的继续,进入型腔的液体的量加大,金属液以扇形流线继续充填型腔,充型部位在横浇道两侧。顶注式铸件上部组织中分布着较少的条状和岛状铁素体,而且分布不均匀,有部分氧化夹杂,其原因是铸件上部形成比较严重的过热区,使铁素体的形核率下降,而且浇注时冲溅严重;铸件中部组织与上部相比,组织中条状和岛状铁素体明显增多,杂质也很少;铸件下部在凝固过程中处于前沿激冷区,条状和岛状铁素体分布更多,条状铁素体的间距更小而且分布均匀。
二、侧注式浇注
侧注式浇注时,金属液经直浇道从内浇道沿两侧圆周壁向前推进,同时朝内浇道一侧的液面沿垂直型壁上升,沿圆周推进的金属液在内浇道对侧汇聚。侧注式铸件中部组织中分布着少量的条状铁素体和岛状铁素体,而且分布不是非常均匀;下部组织中铁素体的分布较中部多一些,而上部的组织中铁素体比中下部分布更多,分布也更加均匀。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内浇道位于铸件中下部,金属液体只通过此处的内浇道进入型腔,造成铸件中下部过热致使铁素体的形核率下降;而上部处于前沿激冷区,铁素体形核率较高。
三、底注式浇注
底注式浇注时,金属液首先从直浇道进入,再经横浇道分流从四个分散的内浇道进入型腔,液面平稳上升充型,能将金属液面上的空气很好地排出;在两沟槽处设有四个排气道,兼有排气和引流的作用,使气体不会大量淤积在沟角处,金属液沿内壁和外侧四个排气道持续。上升充型,充型部位为铸件上部圆周处,此处需设排气道;由于有四个分散均匀内浇道,各处液流分配相当,各方向的液面基本保持平齐,这使得整个充型过程平稳,不易产生卷气、飞溅等,可以大大减少铸件缺陷的产生。
四、热型重力式浇注
这是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浇注方式,即型壳从焙烧炉中取出后,在高温下进行由浇注。这时金属在型壳中冷却较慢,能在流动性较高的情况下充填铸型,因此铸件能很好复制型腔的形状,提高了铸件的精度。但铸件在热型中的缓慢冷却会使晶粒粗大,这就降低了铸件的机械性能。在浇注碳钢铸件时,冷却较慢的铸件表面还易氧化和脱碳,从而降低了铸件的表面硬度、光洁度和尺寸精度。
五、其他浇注方式
其他浇注方式主要有真空吸气式浇注、定向结晶式浇注、压力下结晶式浇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1、真空吸气式浇注
将型壳放在真空浇注箱中,通过型壳中的微小孔隙吸走型腔中的气体,使液态金属能更好地充填型腔,复制型腔的形状,提高铸件精度,防止气孔、浇不足的缺陷,约金属材料和提高铸件质量,而且不用复杂设备和浇包。这种方法较常见。
2、定向结晶式浇注
一些熔模铸件如涡轮机叶片、磁钢等,如果它们的结晶组织是按定方向排列的柱状晶,它们的工作性能便可提高很多,所以熔模铸造定向结晶技术正迅速地得到发展。
3、压力下结晶式浇注
将型壳放在压力罐内进行浇注,结束后,立即封闭压力罐,向罐内通入高压空气或惰性气体,使铸件在压力下凝固,以增大铸件的致密度。
4、浸沉式浇注
浸沉式浇注可以浇注任何金属材料,既保证铸件质量,又不会污染熔融金属。所谓浸沉浇注法就是将带有侧浇口和底浇口的熔模壳型焙烧后沉入熔融金属中,金属液便从底浇口、蝎浇口流入型腔并凝固成铸件,而后把壳型连同凝固了的铸件一起从熔融金属中提出。这种熔模铸件浸沉浇注法与真空吸气式相似。
以上介绍了八种常见的熔模铸件的浇注方式,在上述的浇注方式中,前四种比较常见,热型重力式浇注使用较为广泛,后四种中真空吸气式浇注比较常见,浸沉浇注法与真空吸气式相似。在浇注过程中需使用到过滤网以过滤杂质,我公司是
过滤网片厂家,生产销售的铸造过滤网型号种类齐全,如果您有需要欢迎联系尼森详询~